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中国皮书网】《华侨华人蓝皮书 华侨华人研究报告(2012)》发布会主编通稿
发布时间:2016-03-30 浏览次数:

    蓝皮书是指学术界对某一特定领域开展深层次研究的最新成果,也是当代中国与世界发展的高端智库平台。1991年,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了《经济蓝皮书》,首开风气之先。至今已推出230余种。 蓝皮书一般以正式出版的形式,年度发布。此书在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发挥了特殊的重要作用, 越来越多地引起国内外各界的高度重视。

   《华侨华人蓝皮书》是华侨大学协同国内外理论界创新研究华侨华人的一个新尝试。它整合了国内外华侨华人研究力量,发挥高校特有的跨学科优势,为国家制定符合侨情的侨务政务提供有益的参考。

    华侨大学去年推出首部《华侨华人蓝皮书》,受到了海内外高度评价,今天,《华侨华人蓝皮书(2012)》正式面世。

    作为主编,我将此书的创新点和关键内容向媒体做一简要介绍。



   《华侨华人蓝皮书(2012)》总报告(王志章)落足于一个国际热点问题:软实力,即通过吸引力而不是威逼和利诱而达到目的的能力。在信息时代,软实力的作用甚至超过硬实力。加强中华文化传播力度,提升解疑释惑能力,构建具有独立知识谱系的中国国家软实力,是近年来国家十分关注的课题。正如习近平同志在今年2月份访美时对侨胞所说,我们殷切期待“广大华侨华人继续发挥了解中华文化的独特优势,努力成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和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典范”,这充分肯定了5000万海外同胞在国家软实力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本书总报告高屋建瓴地提出海外软实力的构建路径,希望为今后的相关工作提提供理论支撑、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



    “华侨华人与国家软实力建设研究回眸与展望”(王志章等)研究报告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归纳了国家软实力的国内外理论成果,进而提出了华侨华人与国家软实力内在关联的重要学术观点,并总结以往分析的不足,预测今后的研究走向,以期为怎样借助华侨华人的特殊身份来提升中国软实力水平提供研究依据。

    本期蓝皮书中有一篇“移民输出国开展侨务工作与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初步考察和思考”(丘立本),这份报告在简要介绍近年来外国政府对侨民问题的一般态度和政策走向后,着重考察了英国、意大利、爱尔兰、印度、墨西哥和菲律宾等移民流量与存量巨大的移民输出国在当今全球化时代对待移民的态度、政策以及借助国际移民提升国家软实力的状况,探索其中某些带规律性的现象,借此扩大侨务视野,拓展侨务思维空间,借鉴国际经验。文章指出,我们应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花大力气,深入研究,与时俱进地推进理论研究,并付诸工作实际。同时,报告特别强调在这个领域中需要高度注意的若干政策性问题,不能把华侨华人简单地说成是我们的软实力,更不能把他们当成我们的代理人,以免授人以柄。我们认为,涉及如此多国的侨务政策比较研究,在国内尚属首次。

    继去年蓝皮书详实地发布了大洋洲华人人口规模和构成之后,今年我们发布了“二十一世纪的美国华人”研究报告(于琬等)。报告指出:在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美国华人人口急剧增长,较前一个十年增加了65.5%,达到4,025,055人。在美国所有族裔群体中排名第5位,居白人、黑人、墨西哥人和波多黎各人之后。其中有30.4%出生在中国的美国华人,他们是在本世纪进入美国。美国华人性别比为89.3,女性多于男性;总体年龄偏低,而受教育程度明显高于美国平均水平,劳动力年龄段占了70%,而且呈现出向应用型专业、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转移的倾向。值得媒体关注的是,这篇报告提供了十分详细的统计学数据和科学的分析论述,对美国华侨华人的发展趋势做出了若干预测。

    鉴于海外侨胞的人口状况十分重要,结构十分复杂,我们在这方面予以特别的重视,今后几年的《华侨华人蓝皮书》还将陆续公布其他重要国家(地区)华侨华人详实统计研究资料,以供有关方面采纳和参考。

    本期蓝皮书“语言、历史、边界:东南亚华人族群关系的变迁”(李勇) 研究报告运用族群相关理论,分析了华人身份认同和族群边界游移变迁的历史演化过程。 作者指出,华人数百年移居东南亚,已深嵌于当地社会、经济结构,构成了当地多族群社会中的“华族”。受殖民地时期到战后新兴民族国家建立不同历史时期族群分层结构的制约,东南亚华人族群关系的发展过程是:早在殖民地时期,各国大多是以方言社会“内边界”族群关系为重心的华侨社群,如福建人、广府人、潮州人、客家人、海南人,等;二战结束后,新兴民族国家纷纷建立,华侨社群与当地土著民族族群关系密切,华侨成为居住国的一族,正如马来西亚华人所说,他们也是创建国家的民族。其他国家情况类似,如菲律宾华人、泰国华人、印尼华人;当前正在发生的变化趋势是,将逐渐形成不再强调祖籍地、方言区的菲律宾人、马来西亚人、泰国人、印尼人,尽管他们仍然有着中国的宗亲关系,在这一点上,新加坡显得更为典型。

    我认为,这篇文章的主要意义,不仅仅是说明当年的华侨到今天的华人之历史变迁过程,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注意到,东南亚华人与欧洲、美洲的主体华侨华人是有着历史和现实的重大区别的,我们在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进入国际化进程中,应该充分注意这一点,否则容易出现政策性偏差甚至法律性问题。

    “海外华文媒体在中国战略转型中的独特作用”(夏春平等)是专题研究海外华文传媒的重量级文章。长期以来,海外华文报刊在联络侨胞感情、沟通各种信息、引导华社发展、促进和谐建设乃至传播中华文化、增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等方面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所谓海外华社“三宝”:侨团、侨报、侨校之一)。当前出现的一个重大变化是,海外华文媒体不断融入所在地主流舆论平台,号召力和影响力倍增,甚至开始影响各国主流媒体。报告认为,海外华文媒体不仅是中国战略转型的呼吁者、支持者,也是直接的参与者。作者呼吁要更多地发挥其“参照”和“建言”的独特作用,这将大大助于提升华文传播在国际话语体系中的合力和动力。

    “侨务工作与国家软实力”(范如松)与“保护华侨在国内权益应予立法”(范如松等)实际上是姊妹篇。前者系统地阐述了华侨华人发展进程和侨务工作的重大意义,后者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政策性问题,即尽快开展华侨权益保护立法。以前我国有《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但这个法在严格意义上并不涵盖华侨。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全方位地迅速融入国际社会,海外华侨在政治权益、经济权益、文化权益等方面的要求日益提升,诉求很多。尽管华侨权益保护立法问题不少,难度颇大,但作者从多年从事侨务工作的丰富经验出发,以“软法亦法”为据,提出若干可行性建议,值得重视和研究。

    在“华侨华人社会的历史发展、社会基础和特点”(陈宪奎)研究报告中,作者分析了海外移民的漫长过程,在华侨华人社会在保持传统中国社会特点的基础上,形成了华侨华人社会文化传统的主要构成:家庭或家族为社会资本的经济模式;孝亲道德哲学为核心的社会观念;勤劳节俭的特有品质;重视教育的竞争优势。这构成了华侨华人群体在当地社会中凸显的特征,这些社会品质,使得华侨华人不断得以调适与所在国社会的关系,顺应现代工业社会和科技时代的发展,持续不断获得进步,并取得当今的社会地位。

    最后,有必要做一点说明。本书各篇文章涉及大量统计和调查数据,由于来源不同、口径不同、调查的时间与地点不同,可能存在不尽一致的情况,读者在采用时要认真进行核对。

    《华侨华人研究报告》蓝皮书自去年发行以来,得到国务院侨务办公室领导以及秘行司、宣传司、文化司、政法司、国外司的高度重视,在各个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我们深表感谢。

    我们希望,在以后的皮书编写中,继续得到广大学界的关注和支持,使我们不断提高水平,更多地发表国内外业界在华侨华人研究方面的优秀成果,更加科学地收纳和展现新的资料、信息,为华侨华人研究和发展作出绵薄贡献。

中国皮书网:

http://www.pishu.cn/psgd/453853.shtml

 
地 址:中国福建厦门市集美区集美大道668号华侨大学厦门校区行政楼14楼
邮 编:361021 电 话:0592-6162101  闽公网安备 35050302000422号  
版权所有 2014-2016 华侨大学
闽ICP备05005476 厦门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