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南美侨报网】第九部华侨华人蓝皮书发布 聚焦文化传承
发布时间:2020-03-17 浏览次数:

      

2019年12月20日,华侨大学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2019年《华侨华人蓝皮书》 北京中国日报网

   【南美侨报网综合讯】第九部华侨华人蓝皮书——《华侨华人研究报告(2019)》20日在北京发布。该书重点关注海外华人文化传承的现状,并探讨华裔子弟学习中文面临的困难、华文学校在海外的发展等议题。

蓝皮书分为文化篇、经贸篇、专题篇

   综合中新社、北京人民网、中国日报网报道,发布会由华侨大学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邀请多位专家、学者参与讨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说,华侨华人蓝皮书旨在提供最新涉侨动态理论研究成果和政策建议,自2010年以来已经连续出版了九本,是聚焦新时代新形势下华侨华人生存发展问题的重要书籍。

   华侨大学副校长王丽霞表示,华侨华人蓝皮书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同,2013年以来已经获得4个皮书奖,以及4个皮书报告奖;蓝皮书也已经走出国门,陈列在马来西亚、泰国一些高校的图书馆。

   《华侨华人研究报告(2019)》共分为总报告、文化篇、经贸篇、专题篇。“文化篇”聚焦华侨华人海外办学以及传承中华文化的情况;“经贸篇”调查了华侨华人企业的经营情况,探讨华侨华人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畅通中的作用;“专题篇”关注马来西亚的华人结社与政治参与现状,以及华人世家进行慈善捐赠的情况。

   蓝皮书主编、华侨大学教授贾益民表示,海外华侨华人承担着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重要使命,积极建构海外华侨华人民族文化的传承,正确平衡所在国文化与中华文化认同的关系,从而增进中外文化交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当关注的关键问题。

   蓝皮书主编、华侨大学教授张禹东表示,要让华侨华人在海外中华文化传播中发挥主体作用,首先要解决中华文化在海外华人族群中传承的问题。不同国家华人文化传承的现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面临的困难也不同,《华侨华人研究报告(2019)》揭示了特定地区、特定人群在文化传播上应该注意传承的适度性和多元性。

   蓝皮书主编、华侨大学讲座教授庄国土认为,虽然海外华侨华人在汉语言学习与中华文化传承方面面临各种各样的阻碍,但他们仍然努力传承中华文化。他们不仅是向海外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也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文化的内涵。

美国华人中文学校面临生源困境

   报告指出,美国华侨华人办的中文学校学生人数下降,面临着生源困境。

   蓝皮书指出,美国的中文教育发展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1965年以前,在美华人开始创办汉语学堂;1965年至1990年,在美华人创办的小型中文班纷纷发展成为中文学校;20世纪90年代,全美中文学校协会成立,中文学校进入蓬勃发展时期;2006年起美国主流学校的中文沉浸式教学课程发展起来,至2017年,全美已成立了近250所中文沉浸式学校,面对冲击,华侨华人办的中文学校生源流失很多。

   蓝皮书认为,美国主流学校的中文教学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首先是专业的汉语教师队伍的匮乏,教师数量与沉浸式中文教学项目的发展速度严重不匹配;其次是缺乏课程标准,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另外,中华文化在主流学校的汉语教学过程中是缺失的。

   蓝皮书建议,想要摆脱生源困境,美国的中文学校可以尝试突出“语言+文化”的特色,开设太极、书法、中国画等中华文化课程;还可以将教学资源集中在低龄阶段,集中发展幼儿教育;另外,美国的华人中文学校应当建立连锁化经营模式,争取进入美国的主流教育体系。

中文已成为泰国除英文外的第二大外语

   蓝皮书指出,泰国中文教育空前高涨。2006年至今,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遍地开花,汉语教学范围迅速扩大,学中文的人数成倍增长。2010年,相比5年前,泰国有汉语课程的学校由100多所增加到了1600多所,学生人数由5万人增加到了56万人。目前,现泰国总人口6700万,也就是不到10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在学中文,中文已成为泰国除英文外的第二大外语。根据泰国教育部2010年的统计资料,全国公立中小学学习中文的学生总数为206423人,而学习其他语种的分别是:日语34000人,法语32392人,韩语10030人,德语2200人,西班牙语80人,俄语75人。学中文的人数是学日文的6倍之多。

   出现这种中文热的主要原因,一是中国作为地区大国的崛起。这种变化使泰国人对中国刮目相看,从政府到民间都开始关注中国。二是来自中国政府的援助和支持。在寻求中国的汉语教学援助方面,泰国是最积极、最配合和最急切的,中国国家汉办也是把对泰国的援助放在突出位置。三是泰国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仅2006至2010年,泰国看守政府追加投入汉语教学的经费预算就达5.29亿泰铢。四是泰王室,尤其是诗琳通公主在推广中文教学中发挥了特殊作用。诗琳通公主是泰国汉语教学的倡导者和推动者。她利用特殊身份为泰国汉语教育创造了很多有利条件。

   泰国华文教育经历了100多年的历史,其间起起伏伏、曲曲折折,有蓬勃高涨的巅峰,也有衰落停滞的低谷,但最终还是走上了正常的健康发展轨道。泰国政府当前大力推广汉语教学的政策既有利于中泰两国的友好关系发展,也有利于泰国国内民族关系的和谐,更有利于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

华侨华人在“一带一路”中正发挥桥梁作用

   蓝皮书指出,海外华侨华人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移民团体之一,全球有6000多万华侨华人广泛分布在各大洲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华侨华人团体涉及贸易、科教和文化等领域,规模不断壮大、影响力日益扩大。而全球华侨华人中,有4000多万人口分布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其中中新经济走廊是华侨华人人口数量最多的区域,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所有华侨华人总数的95%以上。同时中新经济走廊也是华侨华人密度最高的区域,该走廊每一百个人里就有6个是华裔,这一比例远超其他经济走廊沿线国家。长期以来,中国与世界各国建立了稳固互信的合作关系,其中以华侨华人为桥梁的民间交流作为官方交往的有效补充,发挥了重要作用。

   蓝皮书强调,首先,海外华侨华人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华裔主要是经商群体,经济实力雄厚的华商主要分布于中新经济走廊,涉及行业广泛,包括食品饮料、房地产、银行业、烟草航运等。其次,华侨华人既传承了中华文化的精粹,又汲取侨居国的文明和风土人情,能够游弋于两种文化之间,日益成为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重要窗口。再次,华侨华人在国际贸易和交流中,具有通晓双边市场运作规则、拥有双边人脉关系和沟通渠道等优势,能够帮助中国企业把握投资方向,更快、更好地融入当地,减少贸易摩擦,在促进世界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同时给华侨华人群体自身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赢得更多主动权。

华侨华人家族慈善成为世界慈善事业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蓝皮书指出,自1986年中国第一家家族慈善基金会成立以来,截至2018年底,中国共有家族慈善基金会268家,占中国基金会总量的4%,家族慈善将成为中国慈善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李嘉诚家族基金会自1980年创立以来,慈善活动持续不断,且范围逐渐扩大、领域逐渐拓宽,项目遍及27个国家及地区,协助多家医院、学校和大学,项目涵盖教育、医疗、救灾等多个领域。谢国民家族通过个人和家族企业——正大集团进行捐赠,除了产业投资外,还特别注重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正大农牧食品、零售、制药、工业、地产、金融等事业板块都积极参与公益慈善和捐助捐赠,涵盖了教育、科研、文体、扶贫、救灾等领域,包括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以及抗击非典、汶川/玉树/雅安地震等。据不完全统计,其公益慈善捐助捐赠总额近16亿元人民币。

   华侨华人家族慈善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一方面,文化规范要求他们必须关照新近从老家出来的人,并通过这种方式获得老家乡亲们的尊重,实现守望相助。另一方面,海外移民建立起虚拟的亲缘群体去加强族群内部的团结互助。

   华侨华人家族慈善也深受民间宗教信仰的影响,如潮汕善堂,通过多种方式告诉信众要多做善事。在华人公益慈善文化中,基督教和人道主义的观念也起着重要作用。在基督宗教的深深影响下,海外华人基督徒形成了即时捐赠和“取之社会,还之社会”的理念,将积极献身社会公益事业和福利事业看成“对神的侍奉”。

   目前,华侨华人家族慈善主要以家族慈善基金会的形式进行慈善活动。对于公益性质的基金会来说,国外家族基金会组织结构较为复杂,且监督较为严格,而华侨华人家族慈善基金会的治理结构则比较多样。如邵逸夫奖基金会于2003年5月获香港税务局批准成为慈善机构。该基金会始创成员为邵方逸华女士、马临教授和杨振宁教授,并下设理事会和评审会。

   从传承的角度看,家族慈善延续家族的价值观来增强家族的凝聚力,通过慈善上一辈树立了乐善好施的楷模,让下一代有同情心和责任感,并进一步从价值观塑造角度影响家族传人。与家族慈善第一代不同,“第二代”和“第三代”往往成长于优渥的家庭环境中,接受较为先进的教育,在慈善行动中,他们更关注专业化的管理、制度化的程序。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华侨华人家族慈善逐步打造出具有中西特色的发展模式,形成了华人的公益慈善文化氛围,具有丰富多样的治理结构和较为成功的代际传承,预示着华侨华人家族一代又一代将慈善事业做大做强。

   原文链接:http://www.br-cn.com//home/mainnews/20191221/140554.html


 
地 址:中国福建厦门市集美区集美大道668号华侨大学厦门校区行政楼14楼
邮 编:361021 电 话:0592-6162101  闽公网安备 35050302000422号  
版权所有 2014-2016 华侨大学
闽ICP备05005476 厦门网站建设